中国食品网-特色食品。
特色食品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特色食品 > 地方 > 正文

苏鲁锭艺术产业园: 让皮艺和蒙餐回归民族文化本色

2019-10-23 10:51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武晓瑞  桑伟楠  本报记者  薛海军  孙  鹤 ) 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蒙古民族创造出绚丽多彩、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形成特有的草原文明。皮艺,便是其中之一。大漠苍狼,雄鹰翱翔;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和亲使者昭君出塞……无论是波澜壮阔的草原盛景,还是震烁古今的英雄故事,均能用传承的民族技艺,在一张张牛皮上彰显。皮艺包括皮画、皮雕等,“苏鲁锭皮业”就是一家在原本粗糙笨重的牛皮上,让这一千百年传承的文化,重新回归特色鲜明、光彩夺目本色的企业,并让皮艺成为发扬民族文化的瑰宝,成为现代文明中草原文化的重要符号。

  以传统皮艺传承民族文化

  在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东北侧,有一处充满民族风情的文化圣地——苏鲁锭民族手工艺术产业园。产业园隶属呼和浩特市苏鲁锭皮业有限公司。创始人云成义、张晶夫妇本着对蒙古族文化和草原文化的热爱,坚持不懈十几年,从最初的小工坊发展到皮业公司,再到如今的产业园,一路将蒙古皮艺发扬光大。

  张晶介绍,随着旅游业发展日益兴盛,对内蒙古的旅游纪念品带动性也越来越强,作为草原文化的特色符号,游客对民族工艺品十分钟爱。这正是将民族工艺、草原文化发扬光大的机遇。但要让内蒙古的工艺品打响名气,就必须得有自己的品牌。

  2003年,呼和浩特市苏鲁锭皮业有限责任公司起步,2006年正式成立,2016年建立土默特皮画传习所、苏鲁锭非遗艺术产业园。

  苏鲁锭的蒙语意思是“矛”,是战神的标志,是成吉思汗统率的蒙古军队的战旗,蒙古民族的守护神。

  张晶介绍,苏鲁锭皮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正是对蒙古族文化和草原文化的热爱,让他们一路坚持了下来。近年来,在旅游业发展的带动下,苏鲁锭皮业生产的皮艺制品因其贴近草原文化而深受游客们喜爱。

  苏鲁锭皮业以打造国宝级民族文创艺术,提高区域民族文化影响力;传承民族技艺,促进特色产业为宗旨。从生产出皮囊元宝壶并使其成为内蒙古典型特色旅游商品,到以民族和草原文化为背景,以皮雕技艺的传承和创新为核心,服务于世界各地民族艺术、文化、旅游、收藏等市场。现已成为一家集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礼品研发、生产、销售,城市、企业和个人民族特色旅游产品、皮革皮雕艺术品定制,民族文化青年教师培训和景区运营于一体的综合民族文创企业。目前,苏鲁锭皮业作品被多家博物院永久收藏,产品已远销国内及欧洲、东南亚等多个国家。经过多年成长,苏鲁锭皮业已成为呼和浩特知名文化和旅游产品品牌企业。目前,苏鲁锭皮业作为全国原创旅游商品的优质输出源头,以优秀卓越的品质以及顶尖的传统手工技艺,始终践行“大国工匠精神”,面向世界游客源源不断地推出民族皮革艺术精品,使民族文化闪耀世界,让草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焕发光彩。

  打造皮艺+蒙餐的文化体验

  苏鲁锭非遗艺术产业园靠近昭君博物院。大门上方“草原非遗”4个红色大字十分醒目。进门后,转头向右看:广阔天地,农具横卧;“牛羊”闲散在草地上,蒙古包星落于绿毯间。无论是景致或文化图腾,都像是走进草原文化与农耕文明相结合的广袤天地。

  “这里是‘农耕文化体验区—板升区’,板升是蒙古语发音,有聚集区、村落的意思。”向记者介绍的是苏鲁锭皮业现任总经理云博,张晶夫妇之子。这位90后小伙子在父母耳濡目染下,对民族文化一直保持钟爱之情。

  云博向记者介绍,除了传统的皮画,他们还不断研发新的、符合当代人审美和体验的产品。仅园区内就设有农耕文化体验区、草原文化体验区,还有5000平方米草场区,市民以及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民族服装、皮画制作、蒙古包营造、草原射箭技艺、蒙古礼仪、蒙古奶茶熬制技艺等,还可以体验推石磨、农业播种等农耕文明的活动。

  同时,以园区为载体,他们还创办了“众创空间”,打造蒙古族非遗长廊。还与学校合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制作皮画。

  “一般小一点的孩子我们会给一些指导,大一点的孩子就会让他们自由发挥。”云博介绍,除了皮画的制作,园区内还搭建了小型蒙古包,并且有熬制奶茶的一应工具,这些也是让孩子们实践体验的项目。园区的工作人员在熬制奶茶、制作果条等蒙古族传统美食的同时,将整个流程向孩子们讲解。制作完成后,邀请孩子在蒙古包内享用,可以切身体验游牧民族的生活。

  目前,园区正在筹划围绕昭君文化打造“昭君盛宴”,同时按照蒙古族不同部落的不同饮食习惯,打造蒙古部落餐饮群,推出代表草原文化的另一重要符号——蒙餐,展现纯正、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餐饮文化。云博告诉记者,饮食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蒙古的民族特色文化里,丰富的蒙餐文化也是草原文明和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而且这里靠近昭君博物院,在旅游业的带动下,让游客体验民族文化,品味草原美食,也是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

分享到:

上一篇:“质量链”给大闸蟹戴上“身份证”
下一篇:不合格“网红”食品应进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