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特色食品。
特色食品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特色食品 > 要闻 > 正文

餐饮业探索农餐对接 “美食扶贫”大有可为

2019-09-29 10:21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本报记者 杨晓晶)利用贫困地区的食材,结合都市消费者的偏好,研发出适销的终端产品,从而带动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的销量和售价,餐饮企业探索出的“美食扶贫”正在成为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

  在近日于北京举行的第20届中国美食节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提出,“餐饮企业通过采购国家级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的特色食材、食品,帮助贫困地区增收,可以实现精准脱贫。”

  韩明表示,利用餐饮企业的规模优势,采购贫困地区的优质农产品,并开发成餐桌上的特色美食,不仅能帮助推广贫困地区的特色产品、打响特色品牌,而且可以带动该地区农产品的销售,这是“美食扶贫”最直接的效果。

  去年5月,百胜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推出了“必胜客扶业计划”。面对云南松露产业陷入的发展困境,必胜客将云南松露引入企业供应链,推出必胜客松露比萨系列产品,在全国超过2200家必胜客餐厅推出,广受消费者喜爱。

  终端消费的增加,带动了云南松露价格的上涨,提高了松露的附加值。今年初,市售新鲜松露的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00元,每千克达600—700元。业内认为,这与必胜客及其他餐厅推出以松露为原料的产品带动松露需求增长有关。

  2018年10月,美团点评与绿杨邨酒家合作开发的“网红”食品青稞花卷、青稞发糕等登上了2018年上海市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的展台。“由美团点评和餐饮企业合作,根据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和餐厅本身特色,结合大数据呈现的消费偏好,为来自贫困地区的食材度身定制特色美食,通过餐厅销售,提高了相关农产品的附加值。”韩明分析说。

  近日,肯德基利用安徽省砀山县的梨膏研发出新款饮品——芭乐恋语乌龙茶,陆续在全国各地的肯德基门店销售。

  “‘美食扶贫’作为餐饮企业探索出的新模式,让贫困地区、餐厅和消费者三方共赢,是可持续的扶贫模式。”韩明如是说。

  餐饮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普遍较低。尤其在目前经济下行的情况下,餐饮业是保证就业的一个主要行业,贫困地区待业人员和剩余劳动力到餐企就业是快速脱贫的有效路径。

  近年来,餐饮企业吸纳的就业人员正在逐渐增加,一线员工的工资也在逐渐增长,餐饮业表现出了较强的就业扶贫功能。据中国饭店协会此前发布的《2019年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餐饮企业拥有一线员工平均值为2939人;在薪酬方面,餐饮企业中一线员工工资均值为3881元,较上年上涨11.1%,一线员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

  例如,2015年8月,新疆昆仑尼雅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在新疆民丰县(当时为贫困县,2017年11月实现脱贫摘帽)投资20多亿元建立“尼雅黑鸡产业”项目。作为餐饮产业链上游的一个项目,“尼雅黑鸡”在就业扶贫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到2016年8月,该项目把当地农民变工人,吸纳就业人员215人,每名工人可为家庭带来年收入4万余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带动6300人就业。

  韩明介绍,为了更好地发挥餐饮业就业扶贫功能,受人社部委托,中国饭店协会今年参与了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的技能扶贫工作。

  事实上,为助力脱贫攻坚,推动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出村进城上餐桌,中国餐饮业做出了许多有益探索。

  2016年,中国饭店协会携杭州饮服、黄记煌集团、众美联商城等企业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对当地的特色饮食、食品加工企业、食材产地以及人才培育等情况进行了考察。经过多次论证,中国饭店协会把黔西南州作为协会重点扶贫地区,定向组织开展食材对接、劳动力输出、品牌企业打造等工作,以餐饮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方式进行精准扶贫。

  2017年6月,中国饭店协会主办的首届国际山地美食节暨金州“三碗粉”美食节在黔西南州兴义开幕,利用协会的资源和优势,通过帮助黔西南州大力发展民族特色餐饮和旅游业,带动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发展,从而帮助当地早日实现脱贫。

分享到:

上一篇:麦当劳推人造肉汉堡:味道和牛肉没区别
下一篇:阿拉善开发沙生动植物食品成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