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特色食品。
特色食品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特色食品 > 要闻 > 正文

再建4200家 北京便民店扩张提速

2019-08-27 09:55        来源:北京商报

  到2021年,北京的便民服务网点的数量和质量都将迈上一个新台阶。8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北京市商务局联合多部门,印发了《北京市便民店建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根据《计划》,北京市进一步明确了便民店建设的三年目标,并确定了十项重点任务。2019年,计划新建便民店1200个,2020年与2021年,北京市每年还将新建便民店1500个左右,其中新建连锁便利店700个左右。分析人士认为,此次《计划》中列出的网点新增计划,在便民商业服务网点的覆盖率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是为弥补一些老旧小区便民服务网点不足的短板。

  提高覆盖率

  便民店和便利店不同,是一个内涵更大的概念。便民店(特色小店)主要是指单体便民小商店,包括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区超市)、早餐、家政服务、美容美发、洗染、快递、便民维修等基本便民商业功能的网点,是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根据《计划》,北京市将争取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本市每个社区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区超市)、早点、美容美发、维修、家政等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全覆盖,连锁便利店6400个左右,达到每百万人拥有连锁便利店数量300个左右。培育蔬菜零售等八类业态1万个左右的标准化便民店,支持发展一批有北京特色、市民欢迎的特色小店,使北京的便民服务程度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根据2019年6月发布的《北京市商业服务业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征求意见稿)》提供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本市共有各类便民生活服务网点 46261家,本市 98 %的城市居住用地在便民服务设施 15分钟生活圈覆盖范围内。但从服务市民高品质生活需求、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来看,便民店建设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便是《计划》出台的大背景。

  首先便是要为便民店腾挪出更多的空间。《计划》指出,将拓展便民店设施空间,发挥好政府作用,做到“五个一批”:通过规划配置一批;在“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中改造提升一批;利用疏解腾退空间补上一批;安排国有商业设施发展一批;运用政策手段扶持一批。另外,《计划》还提出“在符合安全的前提下,开放学校、地铁、医院、公园、科技园区等便民店布局不足区域的空闲资源,推进便民服务网点建设。在便民服务设施不足区域,探索利用厢式智能便利设施、蔬菜零售车、移动餐饮售卖车等非固定门店便民商业设施完善社区便民服务。”

  北商研究院特约专家、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对此表示,由于早期的城市建设存在着一部分商业覆盖不足的问题,导致很多平房区、老旧小区周围并没有便民网点,造成附近居民生活的不便利。此次计划中列出的网点新增计划,在便民商业服务网点的覆盖率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是为弥补一些老旧小区便民服务网点不足的短板。赖阳补充说,尽管当前很多消费都可以在网上得到满足,但是在家庭生活最后500米的消费,包括生鲜、便利店等一些最贴近民生的零售业态还是需要有实体的商业来承载。对于消费者来说,便民店是一类不可或缺的零售业态。

  搭载更多服务类型

  除了进一步提高覆盖率,《计划》还提出了提升质量方面的路径,一个重要渠道是通过品牌连锁和搭载更多社区服务的方式。根据《计划》,2020年与2021年,北京市每年还将新建连锁便利店700个左右;新建蔬菜零售网点80个左右、早餐店160个左右、家政等其他五类业态560个左右。培育4000个左右的标准化便民店。

  赖阳对此表示:“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消费者对于消费场所的环境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自己所购买的商品更加绿色健康安全。鼓励加强品牌连锁模式创新,在遇到商品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做到来源可追溯,作为保障消费者的消费权益的手段之一。”

  2015年7月北京市率先在全国实施《北京市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行动计划》以来,全市共建设提升便利店(社区超市)、蔬菜零售等7类基本便民商业网点5000多个,同时累计推动建设了80余家“大而全”的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200余家“小而精”的社区商业“E中心”。目前,城六区实现7类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城市社区全覆盖,全市覆盖率达到92%以上。

  《计划》提出要“扩大便民店商品服务搭载”。支持具备条件的便民店增加早餐、蔬菜、针头线脑、简餐主食制售、机制饮品制售及果蔬生鲜、乙类非处方药、二类医疗器械、图书音像报纸杂志等商品零售。鼓励便民店增加小物维修、代收洗衣、代收代发、复印传真、照相扩印、充电宝租用、提供雨伞等便民服务功能。支持便民店24小时营业,设置就餐和读书区、开放卫生间,完善老年卡、刷脸、网络等新型支付结算。

  比如,8月15日刚刚重张开业的超市发北京大学畅春园店,该店就属于“海淀社区商业e中心”业态,后续将增加有洗衣、快剪、手机维修等生活服务项目,满足北京大学家属区内畅春园、蔚秀园、承泽园三个居住区当中近万名居民的生活基本需求。

  在便利店售药方面,2018年12月1日,京客隆京捷生鲜东大桥店获得朝阳区食药监授发的《药品经营许可证》,成为北京地区首个开售药品的便利店。

  线上线下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计划》中还提出要推动特色小店发展。将对在市民中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口碑的零售、餐饮或其他生活服务类小型店铺,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盘活国有网点资源,鼓励各区通过租金减免等多种方式扶持特色小店发展。搭建特色小店与品牌连锁企业的合作平台,促进线上线下融合。

  赖阳认为:“通过科技赋能商业,运用更多的技术手段,使得便民业态能够线上与线下更好地融合,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便利服务的同时,也能购给予消费者更好的消费体验。”

  对于新技术对便民业态的作用,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杨青松举例分析称,比如无人商店的快速发展,行业对技术给予了充分关注,但对具体的运营管理欠缺深入的分析。从运营成本上看,无人商店的主要成本包括:租金、人工、水电等。前者是大头,软件包括各类识别设备和管理系统,硬件包括进门和出门的门禁设备、自助收银设备、扫码和感应设备、监控防盗设备等。无人商店通过技术、设备省掉了店内的一些人力成本,但是背后的隐性成本却不可忽视。

  北京市商务局相关人士在对《计划》做解读时表示:作为未来一段时期建设发展便民店的指导性文件,旨在强化市区联动、部门协同、合力推进,继续推进便民店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智能化发展,补齐短板、提升品质,更好地满足首都市民高品质消费需求,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北京商报记者 闫岩

分享到:

上一篇:治理饭店乱象不能只靠“摘星”
下一篇:净利大降近六成 全聚德“烤熟的鸭子”遭遇盈利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