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特色食品。
特色食品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特色食品 > 要闻 > 正文

做好一碟小菜 绝非“小菜一碟”

2019-08-20 10:59        来源:农民日报

产业园内榨菜现代化生产流水线。资料图

  编者按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享誉世界的涪陵榨菜已成为重庆市农业产业中产销规模最大、品牌知名度最高、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特色优势支柱性产业。立足优势,直面短板,重庆市涪陵区于2015年开始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整合资源,协调各类相关主体,着力推动榨菜产业全面升级。2018年,涪陵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进一步助推榨菜产业升级并释放富民效应。

  两江交汇,奔流不息。

  120多年前,产于长江、乌江交汇之地的涪陵传统酱腌菜因在加工环节增加压榨的工艺而得名“榨菜”,并开始走向外地市场。十几年前,涪陵榨菜生产从传统的手工作坊过渡到现代工业化生产线。如今,在年生产成品榨菜60多万吨的基础上,重庆市涪陵区正在通过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协调整合政府相关部门、农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榨菜生产企业、榨菜股份合作社以及农民等各方力量,实施榨菜产业升级行动方案。

  “从原材料种植到加工工艺,榨菜是涪陵人民连续自主创新的成果。我们创建产业园,就是要立足产业发展优势,直面发展短板,推动榨菜产业全链条新技术研发、新标准示范、新模式探索,主动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持续放大这一碟小菜的品牌价植和富民效应。”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区委副书记周波说。

  强化科技支撑 种植加工升级

  榨菜的原材料为茎瘤芥,俗称青菜头。在涪陵山区的坡地上,青菜头集中在白露前后播种,播种后35至45天内移栽,经过在多雾而低温的环境中生长,茎瘤膨大呈肉质茎,于次年2月份收砍。

  青菜头砍收后,要先后经过三次腌制、三次压榨、修剪砍筋、淘洗、脱盐、脱水、切丝、拌料、包装、灭菌等十几道工序,加工制作为成品榨菜。

  “涪陵全区青菜头种植面积72万亩,我们通过创建产业园,在种植、加工两个环节强化科技支撑,推动规模种植、品种培育、技术研发、精深加工、市场开拓等全产业链升级。”区农业农村委主任、产业园管委会主任张平权说。

  位于涪陵区长江北岸,产业园核心区的渝东南农业科学院是为青菜头种植提供科技支撑的主要力量,现保存有国内外芥菜类种质资源1600多份,其中青菜头种质资源170多份,近几年成功培育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的“涪杂”系列1-8号早晚熟青菜头杂交良种,并在榨菜原料大面积生产上进行推广应用。

  “株形大、丰产、耐病,但成熟后不及时收砍导致瘤茎皮筋含量高,易空心……”对各品种的属性、农科院榨菜研究中心主任、二级研究员范永红如数家珍。

  范永红介绍说,总体上看,新品种的培育使青菜头的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而且,“涪杂2号”在涪陵当地能在8月20日左右播种,11月中下旬收砍后可接着种晚熟丰产且抗抽薹力较强的“涪杂8号”。涪陵青菜头种植由一季变为两季既保证了鲜销和加工的需求,也提高了菜农的收益。

  同时,工厂化育苗与标准化栽培技术、蚜茧蜂生物防治技术、青菜头一次性施肥技术的研究推广,既节约了劳动力,也保障了原料的品质。“菜—药”“水稻—青菜头”轮作实现了土地的循环利用,还明显减少了病虫害。在7万亩桑园中推广“菜桑间作”,将青菜头收获后的菜叶发酵作为有机肥还田,实现节本增效30%左右。

  “不过,目前青菜头种植仍然面临品种适应性较弱,抗(耐)病性较差,收砍机械化程度还不高,皮筋含量较高等问题。”范永红说,下一步品种培育的方向是重点解决这些问题,比如针对提高机械化程度,在新品种培育上要配合相关设备的研发,向株叶直立、叶少且成熟后叶片自然脱落的方向发展。

  除了种植,产业园在榨菜产品加工环节也通过培育龙头企业集群,提高产品研发能力,推广了自动淘洗、切块、脱盐、包装等先进生产工艺技术,用高温杀菌全面替代了化学防腐剂。园区内最大的榨菜生产企业涪陵榨菜集团研发了充氮包装脆口榨菜,有效利用榨菜加工中腌制汁研发并推出了酱油产品,并正在研发补盐型功能食品。

  两份保证金 一条利益链

  64岁的涪陵百胜镇中心村农民袁世杰家有10余亩地,夏天种玉米,冬天种青菜头,每年能收获青菜头20多吨。“青菜头是地里的主要收入,但以前收获季菜价时有起伏,高的时候每吨700多元,低的时候才能卖三四百元。”

  去年,袁世杰加入了村里的莱和榨菜股份合作社,和合作社签订了18吨青菜头的收购合作协议,并按每吨30元共540元向合作社交了履约保证金。协议约定青菜头收获后合作社以每吨760元的保护价收购,但种植户要在雨水节气前按细化的质量要求交齐18吨青菜头,收购结束后退还履约保证金。

  今年,袁世杰计划和合作社签订20吨的收购协议。“交了保证金,心里更踏实,种菜的收益有保障,自己也要讲诚信,按协议要求把菜种好。”

  同时,莱和榨菜股份合作社也和榨菜集团签订了一份5000吨青菜头的收购协议,也按每吨30元共15万元交了履约保证金。“榨菜企业给合作社的保护收购价,保证了每吨青菜头在扣除各项成本费用后能有150-200元的利润空间,这让我们更有信心发展农民大胆种菜。”合作社理事长况小华说,而且,对于村里的贫困户,合作社既不签协议也不收保证金,青菜头全部无条件按照保护价收购。

  “只有保障了农民的收益,才能提高种菜的积极性,也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的原材料品质。所以对菜农的保护,就是对企业的保护,也是对整个产业的保护。”当采访问到收购保护价可能会让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时,涪陵榨菜集团董事长周斌全说,整个产业的利益应该是一致的,否则就会对产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而这种机制的形成,与涪陵区在产业园创建中发挥财政的作用是分不开的。据区财政局副局长罗奇陵介绍,全区财政金融部门参与产业园创建以来,在优配财金资源,整合扶持政策、统筹涉农资金和规范资金监管等方面探索创新了与园区建设相适应的新型支持模式。其中一个重要的尝试就是成立了振涪农业科技公司,通过入股农民股份合作社的方式撬动合作社发展,促进农村“三变”改革。

  “政府平台公司入股可以极大加快股份合作社的成立速度,目前振涪公司已经通过每家入股5万元,带动了100家合作社的发展,全面推行两份履约保证金的做法。”振涪农业科技公司董事长杨小强说,这为强化和扩大产业利益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另外,振涪公司还设立了600万元的产业园融资风险保证金,并鼓励合作银行采用信用或创新性抵质押方式放贷。截至今年7月,当地银行分支机构已向园区合作社等相关主体放贷2263笔,累计4.66亿元,同比增长了约17%。

  “当前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千家万户的农民难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二是农民的市场履约意识还比较差。涪陵现代农业产业园榨菜产业的‘三变’改革探索就是要应对这两大难题。从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三满意的效果来看,我们这条路走对了。”周波欣慰地说。

  紧跟市场需求 擦亮百年招牌

  “产业园创建的目标是建成全国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把涪陵榨菜打造成为全国的特色农业样板产业。”涪陵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罗波说,产业发展除了要在种植加工环节进行技术改进提升,也需从市场需求出发,进行产品创新升级,持续擦亮“涪陵榨菜”这块百年招牌。

  据产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何晶晶介绍,产业园建设以来,在举办榨菜产品展销、万商品鉴榨菜宴、涪陵榨菜嘉年华、榨菜工匠技师祭祖、千坛榨菜沉塘、万亩榨菜绿美游等活动的基础上,于今年1月策划举办了“中国重庆·涪陵榨菜产业高峰论坛”和“首届中国重庆·涪陵榨菜产业博览会”,提升涪陵榨菜的品牌知名度。

  在销售环节,产业园内以榨菜集团为龙头的企业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均建有销售网点,在多个电商平台上开设了“乌江”榨菜旗舰店,网络销售批发上线产品40多个。

  同时,园区还对国际市场营销网络进行拓展,以涪陵榨菜集团为主体、现有出口榨菜企业为成员,组建了榨菜出口企业联盟,协同榨菜出口价格,共同拓展国际市场。“涪陵榨菜”“乌江”“巴国名珠”等榨菜品牌已在欧美、东南亚20余个国家或地区进行了商标注册。

  在周斌全看来,只有为消费者创造了价值,才能真正实现产品的价值,也才能让产业得到持续发展。所以做好产品的前提是要充分了解市场的需求,并要把产品好在什么地方明明白白告诉消费者,而品牌正是产品和消费者沟通的桥梁,只有通过品牌塑造才可以让消费者真正认识,产生信任,持续关注和消费产品。

  近几年,涪陵榨菜集团每年要举行两次大规模的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担忧,解决消费者关心的问题,比单纯打折和价格优惠更有利于促进品牌的建设。比如,针对消费者担心盐分含量高会影响健康的问题,生产环节提高了脱盐的比重,使榨菜的含盐量从原来的8%下降到2%-4%。针对消费者反映瓶盖过紧的问题,经调查发现是原瓶盖所用的材质所致后,即与供货商协商增加成本改换了材质。针对市场反映榨菜中有老筋的情况,通过合作社与农民签订收购协议,引导农民在雨水节气前收砍以避免皮筋增厚。

  “保证传统产业升级发展,需要我们坚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同时运用现代营销手段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区榨菜管理办公室主任曹永刚说。

  记者手记

  特殊“保证金”化解难题

  千家万户的小农户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时候丰产未必增收,有时候农民的利益被农产品下游的流通和加工环节挤压。

  为了应对这种状况,有的地方带动相关企业与农民提前签下订单,约定价格,对稳定农产品价格、确保农民合理收益、抵御市场价格风险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缺乏约束机制,订单农业的效果有时会因为部分企业或农民违约而打了折扣,既影响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而涪陵区产业园的两份特殊的“保证金”,有效化解了这一难题,让企业和农户都吃了“定心丸”。涪陵区在推动榨菜产业升级中,通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运用政府平台公司撬动农民股份合作社快速发展,让合作社一头与大型加工企业签订供货协议,一头与广大农户签订收购协议,用农民向合作社交履约保证金、合作社向加工企业交履约保证金的制度培育契约精神,有效降低了订单农业违约的风险,促进加工企业、合作社、农户认识到,平等、守信的精神不仅关乎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关系着自己的切身利益。用农民袁世杰的话说,如果今年不守信把菜卖给价高的收购者占点小便宜,但明年的菜还能卖得好吗,“一锤子买卖”害人害己。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农业资源要素聚集和示范引领的样板区,在发挥科学配置资源和建立利益联接机制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通过制度创新带动生产力发展。除了履约保证金,可以通过“第三方”介入、信用激励等方式让农业产业各参与主体达成利益共同体,从而树立共赢意识和实现长久发展。(常力强)

分享到:

上一篇:网纹瓜种植助农增收
下一篇:经济特色商圈点亮地区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