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特色食品。
特色食品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特色食品 > 要闻 > 正文

宁夏杞香浓 扬帆新征程

2019-08-02 10:20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本报记者 李红文 张宏沛

  提起枸杞,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宁夏。因为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资源,宁夏所产的枸杞色艳、粒大、皮薄、肉厚、质柔、味甘,品质位居全国之冠,是宁夏走向世界的一张“红色名片”。

  从甲骨传“杞”到 神“杞”宁夏

  枸杞种植由来已久,经考证,不同历史时期成书的殷商甲骨卜辞、《诗经》《山海经》《神农本草经》等史志中都有宁夏枸杞的记载,并将枸杞列入“药类”产品。甲骨文中称枸杞为“杞”,与黍、稷、麦、稻等农作物并称,甲骨文著名专家罗振玉依据《说文解字》解释:“杞,枸杞也,从木己声”。据此推断,枸杞的种植、采摘、食用至少有4000年的历史。《诗经》305首诗作中,写到枸杞的就有10首。最早记载枸杞种植的文献典籍是《山海经》,书中对此的描写是“崇吾之山有树,圆叶、白色花萼、红色花朵、果实像枳,人食后利于繁衍子孙”,且宁夏属于《山海经》中描述枸杞种植的地域范围。《神农本草经》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成书之前,该书一直被看做是最权威的医书,其中记载枸杞“味苦,寒。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

1

  天赐神品——宁夏枸杞

  自秦汉至明清,枸杞一直作为“上药”“神药”“不老药”存在,历代医药界对枸杞药用功效不断研究、实践、补充、完善。1959年,中国科学院从《本草纲目》《千金要方》等20多种中医药书籍中搜集了152种抗衰老药方,在这些药方中,使用频率超过45%的药物有12种,枸杞是其中一种。科研工作者运用现代医学理论与手段,对枸杞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相关生理指标,肯定了枸杞在增强免疫、降血脂、抗脂肪肝、抗肿瘤、抗衰老、抗应激、抗突变以及对造血系统、血压等方面的影响。

  从现有史料分析,宁夏枸杞作为药用枸杞中的佳品,成名于明代,从明正统、嘉靖、万历年间的《宁夏志》《朔方新志》《宁夏新志》,到清代的《本草备要》,均将枸杞列为“药类”,并明确记载是朝廷贡品。明朝初期,时局相对稳定,加上宁夏实施了几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从江浙秦淮一带和山西迁移了大量移民,并对移民实行屯军制管理。为了向朝廷进贡枸杞和稳定移民需要,地方统治阶级开始人工栽培种植枸杞,枸杞作为朝廷贡品被实行专控。到了清初,随着宁夏屯军改为农民,宁夏从以前战火不断的边塞前沿变成百姓安居乐业的内陆米粮川,枸杞也从朝廷专控的贡品逐步走向民间,极大激发了宁夏人民种植枸杞的积极性。到民国时期,宁夏枸杞已发展为大宗商品,川、湘、鄂的商贩及来自英国的外籍商人蜂拥而入,在宁夏大量收购枸杞,再转运全国各地。据《中宁枸杞志》记载,到民国7年(1918),中宁枸杞种植面积5000余亩,总产量24万千克。不幸的是,“七七事变”后,国民经济逐渐衰落,宁夏枸杞种植也随之衰落。

  1949年9月,宁夏解放后,枸杞由供销社、药材公司和国营商店专营。20世纪60年代以前,国内只有宁夏中宁县规模种植枸杞。当时,出口1吨枸杞到东南亚,可换回300吨小麦、450吨尿素、15吨钢材。由于外贸效益和药用价值,中宁枸杞的经济效益也受到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的高度重视。1961年,国务院确立中宁县为“枸杞生产基地县”,宁夏自治区政府组织技术人员和专家到中宁县,总结提高枸杞传统种植经验,把中宁枸杞传统种植经验上升为宁夏枸杞栽培技术,用于指导推广全宁夏枸杞种植,银川及银川北部适宜地区开始有规模、有组织的种植枸杞。

  1963年,首部《中国药典》明确规定:“枸杞子为宁夏枸杞干燥成熟的果实,是唯一的入药枸杞”,这进一步提高了宁夏人民种植枸杞的积极性。到1971年,宁夏枸杞种植面积由1950年的213.3公顷发展到702.8公顷,年产量由1950年的13.39万千克发展到35.59万千克。到1983年,宁夏枸杞一直是国家专控产品,全国药用枸杞全部产自宁夏。1988年,宁夏全区枸杞种植面积1523公顷,年产91.2万千克,所产枸杞几乎全部供给药厂和药店。

  198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宁夏枸杞列为药食同源植物。枸杞从药店和药厂逐步走进百姓厨房,枸杞的食疗保健作用也逐步被百姓广泛接受。宁夏枸杞核心产区的中宁县委、县政府也把枸杞产业作为当地特色优势产业来抓,出台各项政策鼓励支持枸杞产业发展。但是,当时的宁夏枸杞产业发展基本以农户小规模种植、手工清洗、自然晾晒的传统枸杞种植和加工方法为主,也因此枸杞产业长期处在无品牌、无标准、无科技含量的低端发展阶段,产品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同时受市场不当竞争、异地枸杞侵权冒名销售等复杂原因影响,宁夏枸杞市场一度疲软,价格下跌,生产出现低潮。年产量仅占当时全国枸杞产量的11.5%,排在内蒙古、新疆、河北之后,位居全国第四。

2

采摘枸杞是暑假生活的一部分

  从1990年开始,宁夏枸杞加大发展速度,先后实施了“优质名牌枸杞基地建设”“无公害枸杞行动计划”“宁夏枸杞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枸杞南移工程”等战略工程,以系列优质政策措施推动了枸杞产业的发展。枸杞生产加工,开始转型升级,枸杞产业现代化雏形显现,全面推行枸杞标准化生产,培育壮大宁夏枸杞品牌,奠定了宁夏枸杞产业在全国枸杞市场中的领导地位。截止“十二五”末,宁夏枸杞种植面积达到85万亩,占全国枸杞种植面积的45%以上,枸杞干果总产量达到8.8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5%,年综合产值达100亿元;以枸杞干果、果汁、果酒、籽油、芽茶等产品为主的各类销售、加工企业达到200余家,枸杞主产区规模乡镇及专业村农民收入占到了60%以上,各类枸杞及产品遍及全国一二三线城市,实现了国内市场全覆盖。宁夏枸杞的生产规模、果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等均居全国前列,成为全国枸杞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价格的晴雨表。

  1995年,中宁县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2005年,宁夏自治区政府把枸杞列为自治区战略主导产业之一。

  “杞”动宁夏  “红”飘海内外

  1983年后,国家取消了对宁夏枸杞的统购统销限制,宁夏枸杞开始在全国范围引种,自此枸杞不再独属宁夏。青海、内蒙古、甘肃、新疆等省区从宁夏大批量引进枸杞苗木、技术及人才,极大提高了当地枸杞栽培生产技术水平,使其在枸杞种植方面在短时间内快速追上宁夏。面对周边省份的异军突起,2016年,宁夏提出“再造宁夏枸杞产业新优势”战略,制定了5年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枸杞产业布局,坚持扩面提质相结合、改造与新建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着力打造“一核(中宁核心产区)、两带(清水河流域产业带和银川北部平原产业带)、十产区(中宁、同心、海原、原州、平罗、惠农、盐池、沙坡头、红寺堡、农垦集团)”的新格局,提出从基础研究、良种培育、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品牌建设、文化引领等6个方面寻求突破,喊出构建“中国枸杞之都”的口号。

  2016年5月12日,宁夏枸杞有机认证试点及中宁县GAP认证示范县、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宁夏13家枸杞生产企业获首批有机枸杞认证试点。同年5月22日,全国第一家枸杞电子交易所在中宁县国际枸杞交易中心建成。2017年6月26日,以枸杞为主题的第一届枸杞产业博览会在宁夏中宁县开幕。

  提起枸杞,中宁县县委书记陈宏有说不完的话。作为宁夏枸杞的核心产区,中宁县拥有6个枸杞小产区,至2018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干果产量4.2万吨,综合产值73.7亿元;中宁县的枸杞及系列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5000 余吨,占全国出口量的40%。“中宁枸杞”被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成为全国唯一以原产地命名的枸杞产品证明商标,区域品牌价值升至172.88亿元,成为消费者最喜爱的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荣登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榜单。

  陈宏介绍说,标准化种植是中宁枸杞的品质保证。坚持“好枸杞是种出来的”理念,全面落实标准种植、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等“六个全覆盖”,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快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国内有机枸杞认证试点,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订单生产模式,形成利益联结机制,保证产品质量。同时,与科研院所及高校建立院地、校企合作关系,年出圃优质种苗5000万株;开展反季节枸杞试验示范,实现了枸杞鲜果全年不间断供应;建成中宁现代枸杞加工示范园区、新水农特产品加工园区,培育引进42家枸杞深加工企业入园投产,全县枸杞加工企业达52家,开发生产出7大类50余种产品,中宁枸杞加工转化率达25%。

  今年6月26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神经解剖学家、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担纲的宁夏中宁枸杞院士工作站揭牌,标志着宁夏枸杞在科学研究和成果转换上迈上一个新台阶。工作站将展开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致力于探究枸杞功效物质在抑郁症、学习记忆功能、眼部疾病等方面的作用机理,改善提取工艺,进行应用和转化。目前,依托中科院的科研成果,中宁天仁枸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投入1.5亿元,建立了全球首家枸杞糖肽生产线。

  中宁枸杞在产品销售上,坚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建成全球最大的枸杞交易市场——中宁国际枸杞交易中心,年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达14万吨和70亿元。在宁夏率先建立电商孵化中心,成立全国首个枸杞电子交易中心;新建县级电商物流分拨中心,引进快递物流企业和电商企业,每天处理包裹近2万件;打造中宁枸杞全国终端销售平台,在地级以上城市建立了中宁枸杞专卖店、专柜600余家,并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产品标识和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全力推动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至2025年末,将中宁县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枸杞产品加工基地、枸杞交易集散地、定价中心,将中宁枸杞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知名品牌,‘红’飘海内外。”陈宏如是说。

3

润德庄园率先提出的“好枸杞是种出来的”理念深入人心

  同心县是宁夏枸杞十大产区之一,该县的枸杞产业发展主要体现在庄园枸杞上。今年7月10日,由长三角地区主流媒体和全国其他部分省市以及中央和国家行业105家媒体的近130位记者组成组成的“‘走访新宁夏、见证新发展’——长三角主流媒体宁夏行”采访团来到同心县时,宁夏润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万亩有机枸杞已进入采摘旺季。公司董事长郭嘉介绍说,润德庄园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着“好枸杞是种出来的”理念,坚持把生态环境治理、枸杞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同步推进。不仅将万亩荒滩变成了万亩绿洲,还养活了上万移民,他们从搬迁前每户年收入不足2000元,到如今人均年收入已突破8000元、一户的收入至少在2万元以上,最高的可达8万元。采摘旺季时,每天会有2000多人同时采摘,仅劳务费一天就发放近15万元。通过产业带动,从过去的绝对贫困到如今一部分人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大部分人已经彻底脱贫。同时,生态效益日渐凸显。大面积种植枸杞后,当地植被覆盖率由过去的5%提高到70%以上,减少了水土流失,增强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

  据了解,随着宁夏大面积种植枸杞,它已经成为宁夏生态涵养与百姓脱贫致富的支撑产业,可以带动60万农民增收,这几乎是宁夏人口的十分之一。宁夏枸杞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祁伟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以前,枸杞企业大多是向农户收购干果包装出售。由于无法保证收购产品质量,一家企业出口日本时因检测不达标而遭遇退货,这深深刺痛了宁夏枸杞企业。此后,一些企业开始向上游种植环节延伸,提出“好枸杞是种出来的”,一步步构建从田间到舌尖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一批现代化枸杞企业应运而生。

  玺赞庄园拥有万亩枸杞基地,提出“绝不使用一粒庄园外枸杞”的口号。公司董事长高贵武告诉记者:“玺赞庄园枸杞从育苗、种植、烘干、仓储、加工到发货,每道工序都在庄园内完成,不掺杂一粒庄园外枸杞,实现了从田间到舌尖上的安全。”一大片高原上,葱绿的枸杞树漫山遍野,一望无际。很难想象,在2013年以前,这里还是荒芜之地。站在庄园的最高点,高贵武告诉记者,随着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下一步,庄园的发展要和养老产业结合起来,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这里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得、老有所乐。

4

老有所得、老有所乐

  “截至2018年底,全区枸杞在册面积达100万亩,占全国枸杞总面积的33%,年枸杞干果产量达14万吨,综合产值130亿元,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建成4个国家级研发中心、2个国家级枸杞种质资源圃,扶持培育枸杞生产、加工、流通经营主体730余家。宁夏成为全国枸杞产业基础最好、生产要素最全、品牌优势最突出的核心产区,宁夏枸杞从传统的肩挑背扛原始干果销售,到如今的果汁、果酒、芽茶、保健食品等多种产品在各类专卖店、专柜、电商等现代平台销售,100余种枸杞产品遍及国内一二三线城市各类专卖店、专柜和电商平台,实现了国内市场全覆盖。”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庆林说,为更加充分地挖掘枸杞产业的功能,实现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宁夏提出,计划到2020年,宁夏枸杞种植面积将稳定在100万亩,产量达25万吨,加工转化率将达到30%,产品出口率将达到20%,总产值将达到300亿元。

  《本草纲目》对枸杞进行了详细的记述:“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刘可为说,枸杞浑身都是宝,枸杞的叶、花、根在开发和利用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宁夏枸杞的发展还有更长、更远的路要走,同时也欢迎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宁夏共谋发展。

分享到:

上一篇:你吃的水果几成熟? “早采早摘”口感差弊端多
下一篇:依托科技养鸭 身残志坚创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