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0 10:06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郭大宽,云南省腾冲市人,大专毕业后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镇的一家国企上班。1996年,郭大宽下岗了,最窘迫的时候,身上只剩下三元钱。
没钱的日子不好过,生活逼着郭大宽一步步往前走……
没钱,“省”不是办法
在腾冲有一种土特产果脯卖得不错,郭大宽也打算和女朋友一起在芒市镇卖果脯谋个生计。他东拼西凑借来8000元钱,开始在大集上摆地摊卖果脯。没想到开张第一天,就赚了1600元。
在国企上班,郭大宽一个月的工资才400多元,摆地摊三个小时就赚了相当于过去4个月的工资,这让郭大宽激起了创业的决心。
芒市镇的小卖铺很多,但是做批发生意的只有一家,郭大宽开始琢磨起了批发生意。
张香峦,是一家小卖部的老板,也是郭大宽盯上的第一个人。一次,郭大宽去找张香峦谈合作,偶然间发现了一个困扰小卖铺老板的难题。
当时在芒市镇做批发商的还没有送货上门的服务,郭大宽看准了这个商机。他开始主动给小卖铺送货上门,还帮忙带其他商品,一门心思地想着给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一件小事让郭大宽做到了位,小卖部的老板都喜欢从他这里买货。
两年时间,郭大宽就把货铺到1000多家小卖铺。他代理的产品品类也越来越多,一年销售额达到500多万元。郭大宽送货的交通工具也从自行车变成三轮车,再后来变成了小汽车。1996年,有了经济基础的郭大宽和女友施爱萍举办了婚礼。
就是想赌一把
小两口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几年时间就积攒下千万财富。可是好日子没过几天,郭大宽就伸手问妻子要1000多万元。
2006年,郭大宽代理的果脯厂家由于经营不善面临破产。当时这个果脯品牌在市场上的销路已经被挤压掉了,大大小小的超市里几乎看不到这个产品。果脯厂占地20亩,有100多口子工人。企业贴出告示,谁有能力谁就来接手,出价是1000多万元。
买下这个工厂,以后能不能赚钱,郭大宽心里也没底。可他清楚一点,这家果脯厂是由于管理不到位,导致破产,生产的产品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有现成的设备和懂技术的工人,可以直接生产。郭大宽想赌一把。
之前做代理的时候,郭大宽发现甜酸角不仅本地人喜欢,外地人也喜欢这个口味,不像其他产品,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他决定把甜酸角作为自己的拳头产品。但酸角在保山市潞江坝镇的产量并不高,郭大宽开始在缅甸大量收购酸角。2006年他一共收购了80吨,想用这些酸角让果脯厂起死回生。
原料有了,该怎么加工呢?
一般市面上卖的甜酸角都是酸角经过蒸煮之后,加上白糖。可这样白糖的用量很大,一斤酸角要用掉六两白糖。郭大宽想要做出更健康的休闲食品,减少白糖的用量。
郭大宽和妻子施爱萍反复试验后,决定先把酸角去籽,和酸木瓜打在一起来做成甜酸角的酱料,然后再和带籽的酸角原果搅拌在一起,按照配比加入少许白糖。这样不仅能降低酸度,还保证了酸角本来的味道,更重要的是白糖的使用量也比过去一斤足足减少了四两。
改进后的甜酸角,味道好吃又低糖,受到很多消费者欢迎。紧接着,郭大宽又开发出了十多种用酸果子加工出的果脯产品。
服务细节很关键
产品有了,下一步就是打市场。
心急的施爱萍想一下子把所有的产品在云南省铺开。她开始大规模铺货,一天从加工厂拉出去的货就价值30多万元。三个月后,市场给出了反馈:有的地方不够卖,有的地方卖不掉。卖不掉的地方纷纷出现大批量退货的现象,一下损失了180多万元的货物,这相当于厂子全年的利润值。
郭大宽再也坐不住了,他想重新梳理一次市场,摸清每个地区消费者的喜好。
郭大宽每年都会在各地组织免费的吃酸果子比赛,这样做虽然一年就得白白吃掉郭大宽十来万元,但他却掌握了各地方消费者的口味偏好。比如酸木瓜,保山、德宏、西双版纳的消费者喜欢吃;话梅、酸枣糕是昆明消费者的最爱。
郭大宽开始有目的的,针对每个市场的喜好铺货。不仅如此,他对自己的经销商也提出了要求。
做小食品,不是大品牌,大经销商都不愿意接手,而小经销商网络渠道又达不到郭大宽的要求。郭大宽思来想去,最后把年销售额300多万元左右的中型经销商,锁定为合作对象。做小食品的总代理,这些人再合适不过了,但他们普遍缺乏资金支持,急需成长。
为了刺激经销商更好的去做销售,郭大宽还给每家经销商先垫20万元的货物铺底,几十家就是1000多万元,并且承诺他们到年底再回收货款,还给每人又配备了一辆车和一个销售人员。
郭大宽用服务调动经销商的积极性。经销商在他的帮助下成长了,他的生意也就做大了。
新鲜的酸果子收购价平均在2.5元钱一斤,做成果脯,一斤就能卖到20元钱,郭大宽给酸果子找到了更好的销路,还让它增值到8倍。通过与经销商的合作,果脯厂如今也起死回生,2018年销售额达到4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