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7 11:43 来源:央广网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浙江嘉善县姚庄镇是中国蘑菇之乡,栽培双孢菇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现在全镇蘑菇栽培面积39万平方米,其中工厂化栽培面积15万平方米。但是,这几年,传统的蘑菇生产模式因用工成本上涨,污水治理等因素,发展受到了制约,市场效益也在下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关键,姚庄镇人通过合作社的平台,在传统菌菇效益不好的情况下,大力研发新品种,人工种植起了珍稀的松茸,带动一批人脱贫致富。
因为珍稀,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加上之前《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松茸被大家熟知。作为一种高档次的农产品,松茸的原产地在云贵一带,产量不多,近年来多地有人工栽培的尝试,2017年,浙江嘉善农绿果蔬专业合作社也开始了尝试。
在姚庄镇展幸村村委会附近的一片树林里,记者跑了几圈,也没有见到他们所种的松茸,合作社技术员刘振说,经过科学研究种植,他们的松茸产量高,每天都有采收点。
刘振:因为采菇时间一般是七点钟,你们今天来的比较晚,现在菇已经被工人们采了。
在刘振的帮助下,记者终于找到了松茸,这些松茸看起来其貌不扬,有点像新鲜的香菇,藏身于每行树之间微微隆起的小土坡里。刘振说,就是这些松茸,托起了当地群众的致富梦。
刘振:在市场上,这个的规格是最A级货。因为这个菇外形美观,胖度刚好。规格、高度还有外观都达到预采的标准了。
刘振说,只有遵循作物的生长规律,才能生产出好的产品,松茸喜欢在背阴、湿度较高的地方生长,为了寻找适合它生长的家园,当初合作社花了不少的功夫。
刘振:这个树林我们找了好久,这个地方有几个好处:天热的时候可以隔热,避免阳光照射,湿度可以保控。
种植松茸,泥土的水分控制很重要。
刘振:基地在树林里,刚开始种的时候把地铲平,然后把所需要的材料做一下技术处理,把砻糠浸泡一下,保持水分铺在地上,做成拱形,然后让工人拿着菌种播种,再进行覆土,把滴灌带铺设好,保持地里的湿度。
其实,要保证泥土的水分,最重要的是需要在每一垄上安装一条长长的滴灌带,这样前期投入成本很大,刘振说,种松茸和种植其他农作物类似:前期需要投入,而见效需要时间,因此合作社在初期面临着资金上困难。
刘振说,近年来,财政部等部门有合作社的补贴政策,同时作为一种产业扶贫的模式,嘉善县在资金扶持、小额贷款等方面予以了支持,多管齐下解决了前期投入的问题。
张建京原来是蘑菇种植户,种过平菇、双孢菇、杏鲍菇等品种,这些年由于普通蘑菇产量大,市场逐渐饱和,张建京及时减少了规模,合作社成立选择种植松茸后,他认为种植简单、市场行情好,也加入合作社种起了松茸。
张建京:种植特别简单,我原来种的是草菇和双孢蘑菇,太复杂,效益也不行,像松茸种起来特别简单,效益也可以,一亩地经济效益七千到一万元左右。林下种植的产量特别高。气候、温度都可以的话,比在大棚种植的效益好。阳历的八月底开始播种,一般就是国庆节前出菇,一直到第二年的五一差不多出完。
嘉善农绿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加飞说,他们合作社是县里蘑菇种植第一家,也是最大的一家,2017年期合作社开始种植松茸,目前总共有80亩,发展迅速的原因是选对了品种,同时合作社里有一批职业农民,同时他们注意了市场的对接。
张加飞:这个菇在上海的市场上价格还是可以的,很稳定的,这段时间每公斤卖到将近要30元,但这是季节性的,随着量的越来越大价格会往下跌,去年春节前平均价格是在8~9元/斤。我们直接供应给上海的一级市场,在加善善绿汇、农工商等少量在出售,90%以上是走上海的市场。
张加飞认为,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通过合作社加农户种植,当地不少人脱贫致富,下一步,他们将丰富产品构成,运用合作社的平台,减少市场变化给农民带来的风险。
张加飞:接下去的发展主要是种珍稀的食用菌,有可能发展三、四个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