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3 17:00 来源:
“哪些属于食品小经营店?”“泸州有多少‘三小’?”“如何加强对流动摊贩的监管?发现违法行为举报是否有奖励?”……昨日,《四川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及摊贩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填补了四川省对食品小作坊、食品摊贩等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业态监管的法律空白。
《条例》实施后,将如何管理“三小”,对于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食品摊贩的备案登记,是否“宽进严管”?昨日,记者就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采访了泸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
记者:目前,泸州的“三小”基本情况如何?
泸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三小”就是食品小作坊、食品摊贩、小餐饮。泸州市“三小”具有“多、小、散、低、难”的主要特点,现有食品小作坊1828家,生产的主要产品有白酒、糕点、挂面、食用植物油、肉制品、酱油、食醋等,且多为家庭式作坊,前店后厂情况较为普遍。食品摊贩因流动性太大,无法统计。小餐饮共有7368家,小副食店共有10164家,大部分从业人数低于10人,经营条件普遍较差。
泸州市的小作坊分布零散,主要分布在城镇市场、城乡结合部、农村基层等区域,食品小经营店和食品摊贩主要分布在学校、车站周边和人群集聚区域。以泸州市食品小作坊为例,白酒重点分布在古蔺县、合江县等边远乡镇,糕点以城镇人口集中区域为主,挂面和食用植物油则多聚集于农贸市场附近。由于历史原因,“三小”长期处于监管边缘,因其进入门槛低,多为社会弱势群体的谋生手段,经营环境差、设施设备简陋、生产工艺落后、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较为突出。
记者:对于“三小”的监管,泸州做了哪些工作?
泸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5年,泸州市在四川省率先出台《泸州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为契机,对全市食品小作坊进行普查建档,并为主城三区小作坊免费发放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在其生产加工场所醒目位置悬挂。部分区县为食品小作坊发放《食品生产经营登记证》,指导改进生产条件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免费发放食品安全资料盒,强化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和食品添加剂使用等方面的监管和约束。同时,借力国卫复审开展小餐饮和无证餐饮集中整治,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消费者认可、社会监督”的基本思路,共争取市区两级政府小餐饮升级改造专项资金1500万元,中国食品网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完成小餐饮升级改造2504家,集中整治小食品店767家。江阳区丹青路、广场车站附近、飞跃街等重要区域小餐饮升级改造效果较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