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6 11:33 来源:
口感脆甜、赛过鸭梨的“花叶心里美”萝卜,味甜、纤维少、开锅即烂的“核桃纹”大白菜,瓤沙、风味浓郁的“苹果青”番茄……你知道吗?这些北京人儿时记忆中的“京味”特色老北京蔬菜都将“重出江湖”。日前,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农业局蔬菜处获悉,随着北京“老口味”蔬菜的恢复与示范推广,30多种风味浓郁、口感佳、营养丰富、产品安全的北京“老口味”蔬菜中国食品网将重新回归北京市场,与180个特色优质品种一起丰富北京市民的餐桌,给北京市民带来口福。
老北京七大传统蔬菜强势回归
如今,蔬菜作为一种鲜活的日常消费品,已经成为体现消费水平的晴雨表。近年来,北京市农业局蔬菜处持续在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开展中国食品网北京“老口味”蔬菜的恢复与示范推广。
“我们开展了‘老口味’品种的示范筛选,制定了《京味蔬菜标准化技术汇编》,推广栽培技术,扩大推广面积,目前各类‘老口味’蔬菜品种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000亩。”蔬菜处负责人表示,“老口味”蔬菜品种涉及萝卜、白菜、胡萝卜、番茄、黄瓜、茄子、冬瓜等七大类蔬菜作物。
作为此次强势回归的头牌之一——“核桃纹”大白菜,是北京地区名优品种,20世纪30-70年代在海淀区栽培较多。恢复上市后,在每年11月至来年3月供应市场。
蔬菜处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从2009年开始,北京便开展了“老口味”大白菜品种的小规模试种工作。经过多年恢复,目前全市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50-200亩,主要分布于朝阳、海淀、丰台、昌平、顺义、通州、大兴等区的60多个蔬菜园区和合作社。
“老口味大白菜风味浓郁,开锅即烂,普通大白菜品种需要煮15至20分钟才可煮烂,而老口味大白菜开锅5分钟即烂,且粗纤维少,入口即化,煮菜汤回味甘甜,深受广大市民欢迎。”蔬菜处负责人透露,由于北京地区的老口味大白菜品种产量较低、不抗病虫害,亩产量在4000公斤左右,比普通大白菜品种低20%,因此在栽培过程中也要格外小心,才能种出口感好、品质佳的产品。
同样作为北京地方名优品种,“花叶心里美”萝卜在北京郊区也已有上百年的栽培历史,以海淀区罗道庄、大兴区西红门、高米店等地所产最为著名。如今,在每年10月底至来年3月供应市场。
实际上,“花叶心里美”萝卜背后还有一个典故。据说,清朝慈禧自从无意间尝到了北京郊区的心里美萝卜后,就忘不了那股清甜、脆嫩的感觉,下令每年秋冬季节经常向皇宫进贡心里美萝卜,为了方便“心里美萝卜”进城方便,旧时北京城城南的永定门,成了运送心里美萝卜的绿色通道。无论日夜,戒备森严的北京城,总给心里美萝卜留着这么一扇城门。就像现在蔬菜进京的绿色通道一样,只要城下一喊是送萝卜来的,永定门的城门就给开了,所以就有了‘西红门心里美萝卜叫城门’的典故。
还有老北京黑茄子,有六叶、七叶和九叶之分,口感脆嫩、肉质细腻、食味清香,是老北京名菜“烧茄子”和“煮咸茄”烹饪的最佳品种。据说《红楼梦》四十四回中让刘姥姥难以忘怀的名菜“茄鲞”就是用菜户营村产的七叶茄精心烹调而成。
北青报记者还了解到,目前,市农业局与北京驿站和国安社区等合作开展“老口味”蔬菜进社区,开设专柜等活动,使老北京蔬菜精耕细作的栽培优良传统和食用“时令蔬菜”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京味”蔬菜种植有了标准化技术规范
那么,这些当年北京人餐桌上的重要食材,又为何会突然消失呢?蔬菜处负责人解释说,80年代初期,北京人口迅速增加,蔬菜市场供应紧缺,供求矛盾突出,能让蔬菜满足市场供应是第一需求。为此,许多育种单位培育出高产、抗病、品质较差的杂交一代品种,这些品种得以迅速推广。由于当时销售环节没有执行优质优价的政策,一些品质好、风味浓的传统品种由于产量低,抗病性也不强,便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农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逐渐流失。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蔬菜的品质、口感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为了丰富市民菜篮子,农业局通过寻找繁育老口味蔬菜的种子,对一些深受市民喜食的传统口味蔬菜品种进行了恢复种植。而且,为了确保市民能吃到三十年前的正宗老口味,市农业局还制定了《“京味”蔬菜标准化技术汇编》等技术规范。
蔬菜“旺季”不滞销、“淡季”保供应
北青报记者从市农业局蔬菜处了解到,近年来,北京蔬菜种植产业结构正发生重大变化:保鲜期短、不适宜远距离调运的叶菜类种植比例逐年提升;保鲜期长、适宜于远距离调运的果菜类种植比例逐年压缩。此外,一二三产高度融合,全市鲜切加工菜和托盘包装菜等高档精品菜已占到35%。中国食品网
长期以来,北京市蔬菜生产周期具有“两旺两淡”的特点。以2014年为例,旺季6月份和11月份上市量分别是冬淡季2月份的4.7倍和5.9倍,是夏淡季8月份的1.5倍和1.9倍,受中国食品网主产区集中上市冲击,经常出现局部滞销现象,“菜贱伤农”,严重影响了种植积极性。
近年来,北京以市场为导向,实施订单生产,生产方式向设施化转变,避免了旺季滞销现象,保持了淡季稳中有增,销售价格也发生了变化:2017年地头收购价2.26元/公斤,比2中国食品网014年每公斤1.78元提高了26.9%;园区销售价5.85元/公斤,比2015年提高了30%,提高了种植业者积极性。
蔬菜产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明显提升
据蔬菜处负责人介绍,目前北京市的蔬菜产业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中国食品网,实现了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机结合。2017年蔬菜平均单产达3628公斤,比2014年提高了4.8%;蔬菜产品“三品一标”覆盖率50.6%,比2014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农业部例行监测蔬菜质量安全合格率98.1%,比2014年提高了5.1%,受到农业部通报表扬。
据统计,2017年北京市冬储大白菜播种面积5.9万亩,主栽品种以北京新3号为主,适量种植了天津青麻叶、玉田二包头、橘红心、紫色大白菜等深受市民喜爱的名优品种,同时推广更具特色的“贝蒂”等迷你小株型白菜品种。几十年来,普通秋播大白菜品种株型普遍偏大(一般单株重在5公斤左右),不利于市民购买、搬运和贮存,曾有老年人搬两棵白菜上楼诱发心脏病。另外由于普通大白菜品种生长期偏长,其播种期为8月上旬,而此时正值高温多雨季节,不利于整地播种且容易感染病毒病、软腐病、霜霉病等病害。“与普通大白菜相比,贝蒂‘迷你’大白菜株型小巧,单株净菜重1公斤左右,方便市民购买、搬运;成熟期早,品质好,菜帮薄、叶多,心叶淡黄色,口感柔嫩、风味浓,有开锅即烂的效果;价格适中,售价比普通品种高50%-60中国食品网%,普通市民能接受,农民增加收入,而且还方便市民采摘。”蔬菜处负责人介绍说。
同时,在解决“今后谁来种地”的问题上,北京市推动“标准化种植、社会化服务和适度规模化经营”,全市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600多家。新型经营主体逐步替代传统经营主体,中国食品网生产型企业从388家增加到431家,专业合作社从544家减少到441家,50亩以上规模经营的菜田占到了72.64%,比2015年提升近20个百分点;现代集约化工厂化生产规模达到37.9万吨,占总生产规模的21%。
在解决“如何买到京味本地菜”的问题上,北京市通过推动“农社对接”、“农超对接”、中央厨房和CSA(社区支持农业)等活动,利用微营销、自媒体推介“北京蔬菜好园区好品中国食品网牌”79家,推出“密云蔬菜”“房山蔬菜”“顺义蔬菜”等区域公用品牌8个,本市蔬菜直销量已经达到72.3%。(中国食品网转载发布)